發表地區:台灣
遊戲人數:單人
遊戲類型:體育運彩
遊戲分級:適合18歲以上
代理廠商:泊樂娛樂
一座擁有棒球場的城市,不僅僅是體育設施的聚集地,更是社區活力與地方文化的表徵。以美國經驗為例,棒球場常成為城市的標誌,帶動周邊發展,包括餐飲、零售、娛樂等商業活動,促進經濟增長。同時,這些棒球場也是社區聚會的場所,進行地方活動和慶典,強化社區凝聚力。
棒球運動與美國的都市化進程密不可分,其發展反映了19世紀社會的變遷。辛辛那提紅長襪隊於1869年成立,標誌著職業棒球隊的誕生。在此之前,棒球已在全國各地的業餘俱樂部之間流行,這些俱樂部通常會租用城市內的公園或空地,並將其改造成球隊的“主場”。根據建築學者保羅・戈德伯格的看法,棒球場的設計和形態源於其社區的根基,並從城市街道的布局中演化出來,與周邊環境緊密相連。这种设计不仅反映了棒球与美国城市生活的紧密联系,还展示了体育设施如何与其社区环境共同成长,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冷戰脈絡下,遠離都市的社會氛圍,也影響了彼時棒球場的設計思維。不同於先前多位在都會區、貼合城市道路紋理而建的球場;冷戰時代的球場選址出現郊區化的現象,不再以城市街道的格局興建球場。除了在地理位置上遠離城市外,球場形式也轉而開始追求與藍天或天然草地隔絕的室內球場,「巨蛋」形式的棒球場,即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直到1992年,隨著金鶯隊的現行主場——金鶯公園(Oriole Park)落成後,全國各城市的新球場迎來了一波「復古」的潮流。不論是直接挪用或提取抽象概念,多數球場外觀的設計都一定程度上參考了冷戰前的球場設計元素(如紅磚牆、不對稱的圍欄、深綠色觀眾席等);同時在選址上,如同金鶯隊這些新一代球場也從郊區重返都會區。
綜觀棒球運動在美國的歷史發展,Goldberger(2019)認為,棒球場在美國的城市空間中,扮演著獨特而重要的角色:
棒球場,這個城市的獨特構成要素,儘管通常由私人投資建造並擁有,它在精神和文化層面上卻呈現出強烈的公共性。這不僅是因為棒球場常常位於城市的核心位置,而且它的存在本身就像是城市的公共花園,一塊屬於私人的土地,在法律上可能歸私人所有,但在精神上它屬於大眾,成為公共的空間。
棒球場的設計和位置通常與城市的社會、經濟活動緊密相連,它不僅是體育比賽的場地,更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承載著地方歷史和社區文化。這些場地往往會被設計成可以容納各種公共活動的多功能空間,從大型集會、演唱會到各種節慶活動都可在此舉辦,使其功能遠超過一般的體育場館。
正因為如此,棒球場在美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市政廣場、街道和公園一道,形成了城市公共生活的舞台。在這些場地中,市民不僅能觀賞激動人心的棒球比賽,更能參與到各種社會交流活動中,從而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和市民的歸屬感。
因此,棒球場不應僅被看作是運動競賽的場所,它更是一個集體記憶的容器,一個社區互動的平台。
私有的公共空間真的存在嗎?
Goldberger的見解中,棒球場不僅是一個體育場所,更是一個充滿公共精神的私人空間,它能夠為人們提供強烈的歸屬感。這種觀點反映了棒球場在美國文化中的獨特地位,早期的地方俱樂部通過認養城市空地作為比賽場地的做法,不僅塑造了美國棒球的「屬地主義」文化,也讓球場從一個單純的空間變成了一個充滿認同與依賴感的地方。
這種轉變突出了棒球場作為美國公共空間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球場不僅是比賽的地點,也是社區成員共聚一堂的場所,是人們集體記憶和社區認同的象徵。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棒球場的角色和意義也在演變。21世紀初,許多球隊開始將球場視為提升觀眾休閒體驗的工具,通過各種營銷策略來增強球場的吸引力並提高商業收益。這包括舉辦多元的娛樂活動和重現經典球場的設計風格,企圖喚起人們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
這些變化提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在現代社會中,那些被賦予濃厚商業色彩的「私有公共空間」是否真正存在?而這些空間是否還能夠保持其原有的公共精神和社區功能?这些问题促使我們深思棒球場在維護文化遺產和促進社區凝聚力方面的角色
消失的公/私界線:迪士尼化的體育空間
布萊曼的迪士尼化理論提供了一種解析現代社會消費文化與空間設計之間關係的框架,特別是在如何將休閒和娛樂的商業策略應用於更廣泛的公共和私人空間中。當我們將這一理論應用到體育空間,比如棒球場和體育館,我們可以觀察到類似的轉變,其中商業化的手段被用來增強觀眾的體驗,並將其轉化為更加主題化和消費導向的環境。
主題化在體育場中的表現,可以看到設計上的用心,如球場的每個角落都被巧妙地融入城市或球隊的特色,提供獨特的觀賽體驗,從而吸引更多的球迷和遊客。
消費去差異化則表現在球場內外的設施上,如結合零售商店、餐飲服務和娛樂設施,模糊了純粹觀賽和其他休閒活動之間的界限,使得球迷在享受比賽的同時,也能進行其他形式的消費。